0571-88236275 站内搜索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

医院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改进案例

TIME:2016-03-17

A医院外科病人手术全过程流程复杂,尤其术前等待耗时长,病人从入院开始到手术结束处置完成,最长耗时可达6天多,工作效率不高,许多时间用在无价值的环节上,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缩短手术全过程等待时间能提升手术室及病房工作效率。 为提高病房床位及手术间使用率,加快周转,节约成本。减少病人在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本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针对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医疗流程的精益六西格玛改进项目。其目的是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寻找现有流程中多余的流程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环节,对其进行精益的改造,从而减少等待、消除浪费。

项目前期我们陆续针对病人入院时间、病床周转率和手术等待时间等问题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善,如缩短骨科病人术前等待时间,提升术后护理完整率等,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地分析此问题,所以效果有限。本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院领导对此项目也十分重视,要求尽快得以改善。

          项目的目标(基于SMART原则)

名词定义:

首台手术:指每个手术间当天进行的第一台非急诊手术

首台手术处置流程:指从患者入院到手术后处置完成的整个流程,不包括手术进行时间。

术前时间:指病人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

术后时间:指手术结束到病人术后处置完成时间

衡量指标:

术前增值比=术前顾客价值时间/术前总时间×100%

术后增值比=术后顾客价值时间/术后总时间×100%

项目采集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10个病区,30例手术时间,分别计算术前增值比和术后增值比。

现阶段业内并未有此相关标准,且由于各院由于布局和设施的差别,此项指标也未有可比性。因此项目将标杆设为提高术前、术后增值比100%,将目标设为提高术前、术后增值比70%。

项目通过SIPOC图,分析得出本项目的主要关注流程,统一了项目实施的范围。手术整个过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过程。其中术中属于临床范畴,不包括在此次范围内。项目术前指针对首台手术而言,因为后续手术流程包含在首台手术流程中,因此改善首台手术流程对改善所有手术流程具有实际的意义。项目组主要针对术前和术后两个流程进行改善。

根据项目整体进度要求,项目组编制了相应的项目推进计划,并安排相应的人员以及分工。手术整个过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过程。其中术中属于临床范畴,不包括在此次范围内。项目组主要针对术前和术后两个流程进行改善。

首先项目组成员针对术前处置时间和术后处置时间,分别绘制了价值流图。由于手术过程关系到病人的人身安全,因此项目组一直认为:涉及到手术过程的精益改善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也发现也会有差错产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点辨识并进行有效控制。

项目组首先针对价值流图分析进行风险点辨识,将辨识出的风险点通过因果矩阵进行打分排序,确定重要的风险点进行改善。在打分阶段,请到医护人员共5位专家,打分的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接下来项目组又对各风险改善点做因果矩阵分析,风险系数评分700分以上及各个核对环节作为关键防差错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改善。

最后,项目组根据手术过程中识别出来的精益改善点和风险控制改善点进行罗列,使得项目组在后面的工作达到一致共识,并且便于分头开展。工作完成后,我们对每个精益类改善点的原因做了鱼骨图分析,分析维度从7种浪费入手,分别为:过量医疗的浪费、等待的浪费、运送的浪费、服务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缺陷造成的浪费。

针对首台手术过程中的各个风险点进行辨识后,项目组对筛选出的重要风险点进行FMEA分析,查找风险发生可能,并对此进行控制。具体分析略。项目组根据分析阶段得出的精益改善点和风险分析后的改善点,逐条进行改善,共针对性的改善了21项。精益类改善首先制定改善措施,后进行二次FMEA分析,具体措施略。针对改善的措施,项目组修改了相应的控制制度,增设或修改了相关条款,使得措施可以有效执行。

项目结题后,经统计发现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经过此次改善,加快了医院外科的病床周转,节约了医疗资源,全年可以多收治病人数700.8人次,一定程度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提高社会满意度。 月周转次数增加0.1/每床/每月,则年周转次数增加1.2次/每床/每年,按2013年开放床位584张计算,全年可以多收治病人数700.8人次。2013年1-6月份出院者住院总费用为8778元,业务收入可以增加:6151622.4元。

此外通过首台手术流程的精益改善,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及术后处置时间,而且落实各防风险措施来,手术相关差错率为零,保证了患者安全,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参与该项改善的团队成员各项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表是改善前后的无形成果评价